身心靈成長的三個階段

 (本文摘自【放下的力量】一書)

生命全部的奧秘,就在於為了生存而放棄生存。

                                                                    ──德國文豪歌德

 

在身心靈的轉化與成長的旅途中,我們可以把這過程略分為三個階段。

而這三個階段可以用一段禪宗的語言來說明: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見山還是山。

 

 

第一階段 見山是山

 

我想每一個人都曾經有過這樣的疑問:「人到底是怎麼來的?」

在回答這問題前,我們暫且先把達爾文的進化論放一邊吧~

佛教說人類是光音天的天人來到地球,因為吃了地球的水果而有了肉身。

基督教說人類是上帝創造出來的,因為偷吃了禁果而被趕出伊甸園。

而許多新時代的學說也都宣說著我們是無限存有的靈體透過肉身來體驗有形的存在。

不管是哪一個宗教或派別,我們都可以這麼結論:原本的我們,是擁有無窮的能力,知識,智慧,力量,充滿無窮喜悅與無條件的愛的富足個體。

我們到這個人世間,是為了進行一個遊戲,演一場戲,來當「實習神明」。

這樣的說法,想必大家並不陌生。

跟其他在地球上的生物比起來,我們人類出生後,是個沒用且無助的嬰兒,需要成人花費很多的心力與照顧才能安然成長。

這一點都不是意外!

怎麼說不是意外呢?

還是小嬰兒的時候,妳對於「我的概念並不是很清楚。

妳的姓名,來自於父母給與妳的標籤。

如果妳的名字是「安琪」,那麼妳小時候父母跟你說話的時候,一定會說:

「安琪乖。

「這是安琪的娃娃。

「這是安琪的衣服。

大約在三歲到四歲之前,妳都會認定自己就是「安琪」這個名字。

但那之後,「我」的概念慢慢出現了,妳就會開始變成:

「我很乖。

「這是我的娃娃。

「這是我的衣服。

再加上父母老師不斷的告訴你這個不可以,那個不行.....

在種種的限制下,妳的個性與人格就就漸漸成形了。

妳認知到,妳不再像嬰兒一樣,想要什麼父母就會給妳什麼。

屬於「我的東西,越來越少,越來越難得到,越來越難維持。

 

 

卻也因為如此,之後的人生,妳將會用生命捍衛所有被冠上「我之名的所有一切!

這一切限制性的信念系統,大約在六歲的兒童就會完全定型了。

這個「我在許多身心靈的書籍裡面,通稱為「小我

(關於更多「小我」的形成與如何破解請看第六章)

小我的限制會伴隨著年齡成長而增加,這時面臨到的困惑與挫折往往壓得你喘不過氣,甚至覺得自己是不是已經「壞掉」了?

 

但其實你知道嗎?天底下沒有壞掉的人,只有透過錯誤與破碎的心智運作的人而已。也因為你是完美的,你沒有壞掉,才會這麼如實地出現如此你認為錯誤的結果。

 

 

而這就是第一階段的主題,小我的形成,限制自我。

 

 

 

第二階段  見山不是山

 

大部分的人可能終其一生都在第一階段中進行著。

被限制接受限制在限制中尋求解脫。

然而存在第一階段所被教導與學習的種種解脫之道,在第一階段的本質下,你經常在很努力做了些什麼之後,才發現一直在鬼打牆,什麼都沒有改變,一切的一切,都只會更加的讓人無力與痛苦。

那麼為什麼要安排這樣的痛苦呢?

社會學家莫里斯‧馬西曾說過:「人的中心價值一旦形成後,只有在重大感情事件發生時才會促成原本價值的改變。」

是的,第一階段的限制性所帶來的痛苦,其目的就是為了引導妳轉化。

當然,並不是每個人經歷痛苦後都能順利的進到轉化的階段。少數人因為經歷痛苦後,開始對身心靈成長產生了興趣,透過了一個轉化的過程去了解到第一階段其限制性本質存在的必要。他們發現到,原來山不是山,之前第一階段學習到的東西無法解決你所有的問題。(請注意,第一階段的方法並不是錯誤的,因為這些方法的確是適用於生活在第一階段的人們,來巧妙的達到限制的目的。)

進到第二階段的人,可以說是初步的接觸到了真理的奧妙,會了解到第一階段限制性存在的事物都不是真實的,也慢慢的可以開始隨心所欲的進行所謂的創造。

第二階段的主題,在於轉化與創造。

 

第三階段  見山還是山

不一定每一個人都需要經過第二階段才能來到第三階段。

德國科學家李契騰柏格說:「最有助於達到心靈平安的方法,莫過於不要有意見。」

不評斷,不要有意見,就開始進到第三階段了。

這乍聽之下很簡單,但其實一點都不容易。

一旦進到第三階段就是觀察、臣服、覺醒、開悟、解脫、自在了。

你心智機器編造故事的功能將會完全停止,你將不再製造苦難。

妳會完完全全的與神性、佛性或宇宙意識合一,完全活在當下。

第三階段的主題,是自在、如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w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